为集中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切实维护企业和企业家网络合法权益,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专项行动。
中央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专项行动聚焦侵犯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网络信息内容乱象,通过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规范网站平台受理处置涉企信息举报工作,重点整治无事实依据凭空抹黑诋毁企业和企业家形象声誉、炮制传播虚假不实信息、敲诈勒索谋取非法利益、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和恶意炒作涉企公开信息等问题。
中央网信办有关负责人强调,各地网信办要指导督促属地网站平台对照专项行动目标任务,加强信息管理,深入清理存量涉企侵权信息,强化热搜榜单等重点环节管理,严格要求相关账号、MCN机构不得炒作营销涉企侵权信息。中央网信办鼓励支持企业和企业家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对“顶风作案”、情节严重的网站平台和账号严格依法处罚,对各类典型案例予以公开曝光,切实营造良好的营商网络环境。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指出,近年来,网络舆论场上出现了一些涉及民营企业的错误言论,破坏企业声誉,诋毁企业品牌,给企业正常经营产生造成了恶劣影响。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维护国家产业和经济安全、保持和提升国际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针对企业和企业家被抹黑诋毁的问题,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在此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对个人的网暴之外,还要注意对公司法人、企业家公信力商誉、名誉的伤害,这种网络暴力背后往往与商业利益相勾结,还出现了不法分子利用网暴来勒索企业的情况。
南开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陈兵曾撰文指出,网络上针对企业和企业家,特别是针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各类虚假不实信息时有出现。这些虚假不实信息通过捏造事实、主观臆断、歪曲解读、恶意关联、蓄意炒作和翻炒旧闻等方式,在舆论场上兴风作浪。还有的通过泄露个人隐私、诋毁侮辱谩骂、虚构私生活话题、关联炒作负面新闻、捏造违法犯罪事实、违规使用姓名肖像等方式,损害企业品牌形象,侵害企业家合法权益,甚至从中牟取非法利益。
记者了解到,“营商网络环境”是近年来有关部门关注的重点。2023年4月,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专项行动,工作目标即包括“深入清理处置涉企业、企业家虚假不实和侵权信息”。
2023年5月31日,中央网信办召开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企业座谈会,明确提出要“切实解决困扰企业和企业家的网上有害信息,着力优化营商网络环境。”8月10日,中央网信办发布《网站平台受理处置涉企网络侵权信息举报工作规范》,规范境内网站平台受理处置涉企网络侵权信息举报工作,更好维护企业和企业家网络合法权益。
司法方面也在发力。最高法去年10月发布的《关于优化法治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指导意见》特别强调了对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人格权的保护,充分发挥人格权侵害禁令制度功能,及时制止侵害人格权的违法行为。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最高法民二庭庭长高晓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指出,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对恶意攻击、肆意诋毁、蓄意抹黑深恶痛绝。相较于传统媒体,网络信息传播速度更快、受众人群更广、影响面更大,可能使得民营企业迅速因负面评价而处于劣势地位,从而丧失投资、交易等方面公平竞争的机会,影响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创新创业的舆论环境。
“对此,人民法院充分运用民法典规定的人格权保护禁令制度,及时适用保全救济制度,依法限制网络不当言论持续发酵,避免损害后果继续扩大,有效缓解受损害企业维权成本高、周期长等困难,防止民营企业因名誉持续受损而遭受难以弥补的损害。”高晓力介绍。
接下来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网络环境?陈兵指出,“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是优化营商网络环境的关键所在。他建议,建立公平竞争的营商网络市场秩序,加强网络安全与用户权益保护,不断提升政府监管与服务能力,增强法规和标准的适应性,为营商网络环境发展提供指引。
郑宁认为,宣传部门和媒体要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努力营造提振民营企业信心的舆论氛围。同时,监管部门加大对涉民企违法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司法机关依法审判,坚决维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此外,互联网平台应建立健全快速辟谣机制,对涉及民营企业的不实信息及时打标、下架、辟谣,对违法违规行为及时予以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