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遭遇窃听怎么办?大数据杀熟你遇到过吗?个人信息泄露如何维权?本期《民法典通解通读》为您介绍《民法典》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系统性、综合性法律,它明确了个人信息和敏感个人信息的处理规则。
大数据时代,信息“裸奔”是大众普遍的感受。公民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窃取,严重干扰广大民众正常生活,滋生大量电信网络诈骗、敲诈勒索等犯罪。《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颁布和实施,给个人信息上了一把安全锁。
个人信息保护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非常重要。《民法典》对个人信息保护有具体条文,很多法律对此也进行了具体规定。如《医师法》明确规定,医生对病人的相关信息,需要进行保护。《商业银行法》规定,银行在业务过程中掌握的自然人个人信息,必须合法取得,给予妥善保护。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获得他人的信息,必须依法获得,对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有保护义务。现实生活中,如银行、快递公司、保险公司等经营业务要合法获取自然人的信息,注意保护信息不被泄露,一旦出现信息泄露问题,会构成侵权。
任何民事主体都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的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非法公开个人的信息。没有经过信息所有权人的同意,公开他人信息构成侵权。
大数据时代,人们都担心自己的信息会被非法地公开、买卖、转让。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碰到各种各样的骚扰电话。问你卖不卖房子,要不要买保险,需不需要贷款……大家时常疑惑个人信息如何被获取的?个人信息可能被不法分子、组织悄悄地交易给信息购买方。
技术发展越快,个人的信息保护就越困难。我国非常重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除《民法典》外,还有众多的法律和法规,为个人信息提供全方位的保护。尤其是《个人信息保护法》,它以一部基本法律的形式,对什么是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应该如何采集、采集以后如何使用、使用以后如何保护、什么样的行为是侵犯自然人个人信息的行为、什么样的侵权行为应该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个人信息保护法》都有详细规定。
《个人信息保护法》确立了个人信息处理应遵循的原则,明确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和诚信的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逼迫等方式处理个人信息。
针对一些网络平台擅自收集用户数据现象,法律确立以告知同意为核心的个人信息处理一系列规则,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不得以个人不同意处理其个人信息或者撤回同意为由,拒绝提供产品或者服务,处理个人信息属于提供产品或者服务所必需的除外。
针对人脸识别等技术问题,法律规定在公共场所收集的个人图像身份识别信息,只能用于维护公共安全的目的,不得用于其他目的,取得个人单独同意的除外。
对于通过大数据构建用户画像,利用信息优势杀熟的现象,《个人信息保护法》对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化决策作出了专门规范,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化决策,应当保证决策的透明度和结果公平公正,不得对个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
为确保法律规定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实处,《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处理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由省级以上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000万元以下或者上一年度营业额5%以下罚款,并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或者停业整顿。通报有关主管部门吊销相关业务许可或者吊销营业执照,除了行政法律责任以外,严重侵害个人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承担刑事责任。
《个人信息保护法》是对《民法典》规定的“公民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的具体化规定。
公民要重视个人信息的保护,不要轻易把自己的信息泄露给亲人、同学、同事或者其他组织。 一旦信息遭到泄露,要积极地维权。比如经常遭到骚扰电话,可以将该号码标记为骚扰号码让更多的人知道,把打骚扰电话的人打入“冷宫”,让他无处藏身,无法从骚扰电话中得到利益。
反病毒厂商截获了一款名为安卓窃听猫的手机间谍软件,据技术人员分析,此软件以系统信息管理软件为名,植入到用户手机之后,会在后台启动静默录音功能,全程监听手机通话信息和周围环境音。
安卓窃听猫利用后台录音加联网上传的方式窃取隐私,不但能窃听手机周围环境音,直接获取录音,还可以被黑客快速转作用于其他非法用途。在对安卓窃听猫软件分析中,手机安全专家还发现,它提供的服务还包括位置查询、通话录音、短信查询等内容,还内嵌一段网址,登录之后,一个利用间谍软件牟利的利益链条显露出来。网站上还登有一些所谓的成功案例,作者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用户付费使用这些非法软件。
针对层出不穷的用户被窃取隐私的问题,手机安全专家给出了专业建议:下载手机软件要选择正规途径,当收到来源不明的短信或彩信时,最好直接删除,以免误装恶意软件,此外最好在手机中安装专业的安全软件。
网购后,个人信息被商家获取,一到电商大促,手机就会收到成百上千条促销短信,遇到这种情况能向商家去追诉追索吗?
发生个人信息泄露时,要求助于负责监督的行政机关,对相关的企业进行监督。个人信息保护关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当个人信息遭到侵犯时,可以提起公益诉讼,即申请检察院来进行公益诉讼。
个人遭遇信息泄露去追诉,面临个人力量较小、举证困难等问题,通过检察院采用公益诉讼,可以代表大众要求商家必须改正,再侵犯个人信息,将面临诉讼。
个人信息保护万分重要,因为你不经意泄露的每条信息都可能成为骗子的目标。电影《巨额来电》的骗子业务员人手一份目标客户的联系电话、基本情况、应对话术等资料,为客户定制专属骗局。
个人信息不仅包括电话号码、住址等内容,随着科技的发展,面部识别越来越普及,小区进出、上班打卡,都可能需要面部识别。面部识别是个人信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同于电话和联系地址,它具有唯一性,面部识别信息泄露危害性非常大。
为了防疫需求,有的小区物业想建立人脸识别系统,该行为应征得业主的同意。业主不同意,物业没有权利来采集业主的面部信息,因其可能没有很好的措施来保障信息不被泄露。采集容易,有无保护采集信息的能力是需要考虑的。
某知名演员在某银行办理业务,不料交易信息被银行工作人员泄露,演员对银行提起诉讼,银行因侵犯个人信息向该演员赔礼道歉,相关领导被撤职。演员是明星,也是普通公民,享有信息被保护的权利。
下载手机APP,要求用户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如果不填写就无法使用APP。 该行为侵犯了个人信息权利,个人可以选择不使用不加入,同时可以向有关部门举报。网络监督部门对各种各样的高科技网络企业,以及一般的经营者收集或者使用个人信息的管理越来越严格。
APP下载,如游戏、视频软件要求实名制,可能是出于对未成年人保护,但是对于其他一些非必要的个人信息的要求我们可以拒绝。采集必要信息,要征得用户的同意,APP制作方有保护信息不被泄露的义务。
成为商家的老顾客、会员、VIP等,一般会比新顾客享受到更多的折扣或者优惠,但是在一些电商面前这个规则不一定好使,因为您可能遭遇到了大数据杀熟。在生活当中遇到被杀熟的行为,该怎么办?
遇到这种情况之后,首先要跟APP运营方反映情况,确实存在此类现象,且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可以申请市场监管部门等相关行政机关监督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