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6

更新时间:2024-04-06点击次数:
相关介绍

  在网络为人们打开了“便利之门”的同时,也使得“隐私之门”在人们身后悄然开启。不知不觉,人们的个人信息从各种渠道被泄露,成为他人获利的工具。轻则备受叨扰,重则被犯罪分子掏空钱包。

  针对个人信息保护,出台一部系统性的法律法规是社会各界长久以来的呼声。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为公民个人信息上了一道“法治锁”。那么,个人隐私泄露究竟有多严重?这道“法治锁”能否关紧个人隐私这道门?谁又能来做公民信息的“守门人”?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

  虽然“双十一”已经过去,但是不少人的手机,还没能从狂轰滥炸的促销信息中缓过一口气来。“促销活动期间最多的一天手机收到了10条推销短信!随便搜索过什么商品,打开各类软件就会弹出相关广告。”市民刘小姐不禁感慨:“身处大数据时代,我们的个人信息宛若‘裸奔’。”

  据统计,2020年以来,我市公安机关共侦破侵犯个人信息案件50多宗,检察机关提起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刑事诉讼41件,68人。“从以往侦办过的案子来看,泄露公民个人信息源头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行业内部工作人员;二是公民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各种黑客手段方式盗取。我市目前侦破的侵公类案件主要涉及行业内部人员泄露和公民个人信息网络买卖环节。”江门市公安局网警支队李警官分析,“尽管一般信息泄露源头行为较为隐蔽,犯罪方式较为多样性,网安部门深入研究打击技战法,相继打击了一些涉及公民个人信息源头、买卖交易和下游犯罪团伙的全链条案件,对犯罪分子造成较大的威慑。”

  今年以来,我市公安机关陆续打掉20余个贩卖电话卡号供他人开通网络账号的团伙。这些团伙作案人员一般是电话卡销售点的销售人员,他们在协助客户开卡的同时,在客户不注意的情况下,把刚开通的电话号码远程提供给他人,用来注册各类App账号,以此谋利。稍不留神,人们的个人信息便会被偷走。泄露的姓名、电话号码、照片等基本信息,或利用实名制电话号码注册的网络账号,也许只会被商家利用,拨打电话、发短信推销产品,但更甚者,会成为犯罪分子从事犯罪活动的“原材料”。在今年9月,在市政协《委员议事厅》节目中,市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陈靖认为,骗子把自己的照片、身份证等信息都给了出来,很容易就增加了“可信度”,混淆事主的判断。

  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网络新型犯罪与个人信息泄露密切相关,侵犯个人信息,无疑为犯罪活动提供了温床。个人信息买卖这一灰黑产业是电信网络诈骗中的重要一环,在我们的实际打击工作中,更多侵犯个人信息的案件与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涉黄案件等并案侦办。因此,保护个人信息与群众的‘钱袋子’息息相关。

  随着网络技术飞速发展,近年来,关于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立法的声音越来越响,我市出台的《江门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在维护网络电信文明方面,便列出倡导性法规,倡议市民尊重他人隐私,不得泄露他人信息。“可以感受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关于网络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的法治保障越来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相继出台,量刑标准不断细化,不论是从群众意识,还是从立法层面上看,个人信息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江门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负责人林文礼说。

  “基于个人同意处理个人信息的,该同意应当由个人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自愿、明确作出。”“敏感个人信息是指一旦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容易导致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或者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危害的个人信息,包括生物识别、宗教信仰、特定身份、医疗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信息,以及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江门市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检察官蓝美洁认为,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细化、完善了个人信息保护应遵循的原则和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处理个人信息应当有明确、合理的目的,采用对个人影响最小的方式。同时,对敏感个人信息的处理确立了更为严格,程度更高的保护标准,让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更细致的保护。”蓝美洁检察官还特别提到,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将个人信息保护纳入检察公益诉讼法定领域。设置公益诉讼条款,彰显了国家强化多元治理、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坚定决心,使个人信息的保护和治理的体系更加严密、完善。

  今年7月,市人民检察院支持省消委会提起的全省首例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获法院判决支持,被告某装饰设计中心、某工程有限公司等承担损害赔偿、删除非法持有的个人信息资料、赔礼道歉等公益损害民事侵权责任。经办该案的检察官认为,此类行业泄露个人信息情况在江门更为常见。“办理此类案件,检察机关注重打好法律监督‘组合拳’,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同时,提起公益诉讼,要求其承民事侵权责任。针对案件背后所反映的行业管理漏洞等根源问题,督促监管部门依法查处涉案经营者,完善行业监管措施。侵犯个人信息的违法成本将越来越高。”

  与其等到事后打击,不如规范行业治理,防患于未然。蓝美洁认为:“诉讼是保护群众合法利益的最后一道防线,个人信息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机关、企业、群众应当形成共管、共治、共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工作格局。”

  个人信息保护法中除了明确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也明确了企业对保护个人信息的义务和监督责任。从法律层面促进对的行业监管治理。“约束该行为还需回归到监管的问题。立法可促进政府部门完善监管机制,让监管走在惩处前面,会对各行各业起到行为规范作用。”市地方立法研究院院长、五邑大学政法学院院长王继远说。

  近段时间以来,个人信息保护的“紧箍咒”越来越紧,日前工信部就针对App隐私告知,要求优化隐私政策和权限调用展示方式。明确企业应通过简洁、清晰、易懂的方式,向用户提供App隐私政策摘要,呈现内容应简练、重点突出,便于用户阅读和理解。其实很早之前,我市工信部门便着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治理因信息泄露造成的网络诈骗、骚扰电话、虚假信息传播等现象。面对多变复杂的互联网,市委网信办对房地产经纪机构、民办教育机构等重要行业、领域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保护进行网络安全专项检查。

  完善行业治理,我市一直在探索。今年3月,江海区检察院就辖区住宅小区违规安装“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召开全省首场以“人脸信息识别系统安全监管”为主题的公开听证会。听证会上,各部门共聚一堂商讨住宅小区“人脸识别”门禁管理办法。其后,率先在全省出台《江海区关于人体生物特征的安全技防系统监管协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形成可复制经验。此外,市检察院与消委会联合签署《关于加强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的意见》,携手加强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合力。

  然而,在此前市政协的一项调研中却发现,虽然我市不遗余力在排查、监管相关行业的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但在执法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改善空间。目前,地方网络安全部门缺乏专业人才,没有行政执法权限,对网络违法行为能采取的惩戒措施有限。“规范新兴行业的发展,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十分有必要。同时,要完善网络安全部门的架构体系建设,补强专业人才队伍。只有监督、执法双管齐下,才能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市政协委员何欲晓说。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十四条:通过自动化决策方式向个人进行信息推送、商业营销,应当同时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向个人提供便捷的拒绝方式。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六条: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应当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个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益。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十六条:在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个人身份识别设备,应当为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需,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设置显著的提示标识。所搜集的个人图像、身份识别信息只能用于维护公共安全的目的,不得用于其他目的;取得个人单独同意的除外。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五十八条: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制度体系,成立主要由外部成员组成的独立机构对个人信息保护情况进行监督;定期发布个人信息保护社会责任报告,接受社会监督。

  1、随手处理单据资料。快递单据等资料使用后应及时销毁,或是涂抹掉关键信息后再丢弃,防止因随意丢弃、使用不当等造成个人信息泄露。证件照片等,建议用完即删或者采用加密方式进行存储。

  2、非必要不提供。在使用互联网软件时,尤其是注册平台会员时,要仔细阅读相关的隐私政策及条款,了解经营者处理个人信息的方式、范围、目的和依据等,考量其处理个人信息理由的充分性和提供个人信息的必要性,做到尽量只提供必要信息。

  3、关闭个性化推送服务。一些应用程序的个性化广告推荐选项是默认开启的,尽量选择关闭。不仅可以拒绝平台推送营销短信,同时还可以避免大数据“杀熟”。

  4、保留证据及时举报、维权。当自身个人信息权益受到侵害或者发现经营者存在违法处理消费者个人信息行为的,要及时保留相关证据,主动向有关部门进行投诉、举报,或者依法提起诉讼,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去看楼留了个信息,第二天就有各种楼盘的推销电话打进来;在餐饮店扫码点单时,系统却要获取与点单没有必然关系的位置权限,这些都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难以分割的一部分,人们难以反抗,无奈只能习以为常。

  身处网络时代,不向第三方提供个人信息显然不现实,但并不代表他人可以随意获取个人信息。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与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共同筑起系统性的保护信息安全法律屏障。知情权、自我决定权是个人信息保护法赋予公民保护个人信息的权利,“我的信息我做主”在此得到了体现,个人信息保护有了“守护神”。

  要结束网络“透明人”时代,战斗的号角才刚刚吹响。把法律保障转变为实际监管行动,才能让保护落到实处。去年,蓬江公安成功铲除了一条物业、家装领域非法侵犯公民个人信息黑灰产业链,让群众耳根获得了短暂的清净。但在不久后,该行业领域的骚扰电话又死灰复燃,持续不断。取证难、信息流通广,是侦破这类案件的难点所在。从行业治理根源入手,用机制促进行业自我监督,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手段,才是遏制侵犯个人信息的有效途径。毕竟,侵犯个人信息违法行为若待到群众发现后,再维权矫正,信息已然泄露,为时已晚。

Copyright © 2002-2024 小9直播体育免费直播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P K8254  
网站地图
地址:小9直播体育免费直播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邮箱:admin@1029gmail.com  电话:400-123-8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