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蔡崇达的新书《草民》,亲切感扑面而来。台风、海蛎壳建造的屋子、乡间众多来源不一的神仙、浓厚的家族观念、坚韧的阿嫲,这些对于老家在闽南的孩子来说,简直不要太熟悉。
蔡崇达的作品全部取材于其家乡泉州东石镇,从《命运》、《皮囊》,再到这次中篇小说集《草民》,莫不如是。他长年在外地工作,以游子的视角书写自己的家乡,而我,作为一名从小生长在福州,祖籍泉州德化的人来说,某种意义上,也是故乡的游子,蔡崇达的《草民》,让我有机会重新了解自己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
作为在福建沿海长大的孩子,台风是再熟悉不过的“朋友”。在《台风来了没》中,台风“阿勇”成为了故事的序幕(台风原型应该是2023年在泉州登陆的台风“杜苏芮”)。
正如故事的主角蔡耀庭所说的:“从小我就知道,许安康是一定要离开家乡的人,正如我们这一代很多人一样。”我们的时代,是不断建设与摧毁的时代。新的楼盘、新的道路不断地被建造出来,故乡的土路、幼时居住的小区,陆陆续续地被推平,或者变得荒凉。故乡太小,承载不了我们的志向,我们不停地学习、考好的分数,似乎就是为了离开家乡作准备。
蔡耀庭也是如此,在懵懂中,察觉到世界在加速往前跑,因为“得盯着跑得快的人跑,只要跟得上,肯定就不会差”,于是,他就盯着“跑得快的人跑”:许安康。
在县城长大的孩子,成长轨迹莫不和蔡耀庭、许安康一样,努力学习,考上县里的重点中学,然后,离开故乡,在他乡成家立业,从我的父亲,到堂兄弟姐妹们概莫如是。正常情况下,“蔡耀庭”和“许安康”们除了逢年过节,不会再回到东石,但是这次,他们却在夏天回到了东石,成为了“看台风的人”。
人人都想追赶时代。蔡耀庭先是在外贸公司供职,接着,自己开外贸公司,再然后,他关掉了外贸公司,孤注一掷做了金融公司。不愿意被时代拉下,却踩错了节拍,落在了命运的坑里。
过往奋斗的一切都化为乌有,蔡耀庭回到东石,想找到许安康,看一看这个少年时“跑得最快的人”,找回自己生的信念。他没能够找到许安康,于是,蔡耀庭来到海边的礁石,成为“看台风的人”,却发现,许安康在这里——他也成为“看台风的人” 。
“不行的,你怎么能也落败了,你不能落败的!”蔡耀庭冲上礁石,抓住了许安康,“是许安康吗?你不能来看台风的,你不应该来看台风的。”蔡耀庭拯救了许安康,救回了自己的少时的信仰,也救回了自己,他没有自己所设想的,以“看台风”这样看似意外的方式自杀成功。
台风后,有老母亲、妻子担忧、欢欣的眼神,“会过去的,一定会过去的”,曾经想要逃离的故乡,此时,成为了托载我们的摇篮,安慰我们,一切困难都会过去的。
故乡是我们的动力,是我们生生不息的源泉,哪怕,我们注定会离开故乡。就如同此时,在城市骄阳下总会想起10岁那年,老屋背后那片被清风掠过的竹林,和老屋里沉默的奶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