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保,即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其历史进程可以追溯至1994年,并经过多个阶段的发展和完善。以下是对等保历史进程的详细梳理:
1994年: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147号令),首次提出计算机信息系统实行安全等级保护的概念,标志着等保制度的开端。
1999年:国家相继颁发一系列等保标准和政策,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17859-1999),强制性规定我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能力的5个等级。
2003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2003]27号),明确指出“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2004年-2006年:公安部联合四部委对多家单位的信息系统开展等级保护基础调查和试点工作,为全面推进等级保护工作奠定基础。
2007年:四部门联合出台《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并发布《关于开展全国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的通知》,标志着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正式实施。
2007年-2010年: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发布一系列文件,推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体系建设和等级测评工作,如《关于推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体系建设和开展等级测评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通知》等。
2015年:中央网信领导小组工作要求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等保实施制度进一步清晰化。
2016年: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对国家标准GB/T 22239-2008等系列标准进行了修订,等级保护制度进入2.0时代。
2017年:国家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二十一条明确“国家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深化等保制度重要举措。
2019年:等保2.0相关标准系列发布,并于12月1日正式实施。等保2.0标准精简了控制项,并增加了针对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工控安全、大数据安全等领域的扩展要求。
2019年至今:随着等保2.0标准的实施,等级保护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等保测评工作成为网络运营者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各行业纷纷按照等保要求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
市场变化:近年来,随着网络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等保市场逐渐升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等保工作,并投入大量资源进行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和整改。等保业务逐渐形成红海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技术融合:随着新技术、新应用的发展,等保测评工作也在不断融合新的技术手段和理念。例如,AI技术、大数据技术等被广泛应用于等保测评中,提高了测评的效率和准确性。
政策推动:未来,随着国家网络安全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推动,等保工作将继续深入发展。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强监管和指导力度,确保等级保护制度的有效实施。
技术创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等保测评工作也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新的技术手段和理念将被广泛应用于等保测评中,提高测评的效率和准确性。
市场变化:随着等保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服务水平,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综上所述,等保的历史进程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从1994年首次提出等保概念到如今的等保2.0时代,等保制度已经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完善。未来,随着网络安全形势的不断变化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等保工作将继续深入发展并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