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我问××同学,我最近一个月去过哪里?结果它真把去过的地方数了一遍。我懵了,它怎么能收集我的这种信息呢?家住北京的新能源车主李先生近日在与汽车AI聊天后深受困扰。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指数不断创新高,新能源汽车相关设备正每时每刻收集并上传着车辆内外信息。如何明确数据使用与隐私保护的边界,保护车主的隐私安全,成为许多车主关注的问题。(11月27日《法治日报》)
智能化的新能源车能够准确复盘车主出行轨迹,如果这些个人隐私信息泄漏被不法分子利用,车主则必然面临人身和财产安全,后果不堪设想。更令人忧虑的是,智能汽车精准掌控车主隐私信息的现象并非孤例。智能汽车在发展的同时,如何兼顾车主隐私的安全保护,已成为一道现实必答题。
坦率地讲,智能汽车收集车主部分个人信息有一定必要性。此举不仅可以让车企根据相关信息的反馈,满足车主对驾乘的迭代升级需求,也可以让车企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进一步改进产品质量。特别是在交通事故发生后,车企可以根据收集的车主行车速度、轨迹等相关信息,第一时间判断事故缘由,为日后纠纷的处理提供直接证据,有助于厘清事故责任,促进事故纠纷的妥善处理。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车企可以无限制地收集车主个人信息。民法典规定,处理自然人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个人信息保护法则进一步规定,个人信息的处理须取得个人同意。实践中,不少新能源车企在这方面既不告知车主、又不征得车主同意,即自动收集并公布车主座舱数据信息,无疑超过了必要的尺度和法度,已为法不容。
新能源车企毫无节制地收集车主个人信息,并将此举视为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的技术要求,与相关法律规则不完善有关。综观现行相关法律法规,不论是个人信息保护法,还是《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对车企收集车主个人信息的规制只是作了原则性的规定,而没有逐一细化具体情形,对车企违法违规收集车主个人信息的责任追究,亦没有列出清单。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不但让车企收集车主个人信息有机可乘,也让监管执法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法者,治之端也。系好智能汽车车主隐私安全带,在强调车企必须充分尊重车主个人信息处理选择权的同时,更要与时俱进完善法律。相关部门要顺应智能汽车车主个人信息保护的安全要求,以上位法为遵循,制定专门针对车主个人信息保护的行政法规,就车企过度收集车主个人信息的行为,列出不敢为的责任清单,大幅提高违法成本,从而以细化的法律责任枷锁,为监管执法提供更加明晰的法规依据,实现对车企过度收集车主个人信息消费全面、系统的监管,筑牢车主隐私保护的法治基石。
当前,我国智能汽车正快速普及,强化车主隐私保护已刻不容缓。车企只有尊重车主处理个人信息的选择权,加强相关数据保护,依法履行数据安全义务,为智能汽车数据系好安全带,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赛道上行稳致远,确保智能汽车真正驶向智慧、便捷、安全的未来。